北京除外的北方其他二线城市居民,可以仔细研究一下,自己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动是什么水平。
我观察到的现象是:
最聪明、能力最强的那一批,要么早就出国离开了,要么留在国内,一大半去北京,一小部分去上海和深圳;
一批踏实且平庸的人愿意留在本地,要么挤破脑袋进机关/事业编/国企,要么做小生意 (小教培、小桌游、小装修、小餐饮、小实体生意、小物流、小工厂、小物流、小自媒体、小房产中介、小律师);
还有一群涌入的群体,基本是省会以外三四线城市、县市、农村学霸或者愿意打拼的青年人,不想进北京当无限北漂,买房无望,于是踏踏实实愿意进入这些二线北方城市,早早买房定居。
这些人里,一些人通过高考读大学留在本地,一些人做体力劳动(物业、保洁、工厂、餐厅、早点铺等等)进入这些城市,还有一些人通过拆迁或者教育资源进入了这些城市。
简单来说,北方二三线城市没有什么经济活力,跟长三角的金融、汽车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等等技术导向型产业没法比,跟深圳这些外贸、制造业、互联网等也没法比,跟北京更是差距太远。
这些城市里留在本地的土著年轻人,一部分家里几代都是体制内,所以一毕业考公、考编、进国企是唯一的出路;另一些人因为不敢到外地闯荡,也不愿意进北京,为了规避风险,于是留在家乡做小生意,一般以继承爸妈的生意为主。
而这些城市的最聪明、教育水平最高、学历最高、眼界最宽阔的那些人,几乎毫无例外地全都离开了自己所在的北方二三线城市,根本没有意愿也没有环境去建设自己的家乡。
进入这些北方二三线城市的人,基本也不可能在北方进行真正科技和商业上具有内核原创性的创业——如果有这些条件的人,基本也会到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发展。
而真正进入这些北方二三线城市、并且愿意常年定居的外地人,无论是创业、上班还是打零工,基本都在维护这些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,比如餐饮、服务、养老、教育、零售、消费、旅游、房地产等等——基本不存在单打独斗改变城市产业结构的可能性。
为什么我对天津、济南、郑州、沈阳、大连、青岛、西安这些城市失去信心?
北方城市里第二强的就是天津,然而天津也在快速衰落中,天津除了在滨海新区搞金融泡沫,就是在本地搞房地产、基建、债务,剩下的本地经济和产业非常薄弱,国企也早就全面衰败,大量破产重组——可以说,整个城市的民营经济,基本全都是北上广互联网、科技和资本大平台的附庸和殖民地。
其他城市基本全都比天津更差、恶化得更严重。
关键是没有了人才,城市就会更差;城市更差,就更留不住人才——可以类比美国五大湖区,最终只能走向衰败贫困,在经济体内的生态位不断下滑。
想一想100年前的天津、青岛、沈阳,再想想50年前、30年前、10年前,再看看今天这三个城市,你就全都明白了。
北方人,你的家乡不值得留恋。
东大科技合作 https://t.co/O2ZA4yUcMK 站点:https://t.co/kPmafzi2y3东大合作交流群https://t.co/VnEKDdPwYk https://t.co/Y1PO7DxekQ
留言
發佈留言